首页 > 汽车 > 国际

因“排放门”被判刑7年的大众美国高管称:集团高层让我撒谎

来源:互联网

  自“排放门”事件曝光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大众集团为其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今年年初,大众集团自称发展正在“重回正轨”,从产品销量和经营业绩来看,“排放门”导致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但显然“排放门”事件并未“打算”就此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因其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似乎总在提醒人们,全球汽车工业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如此令人震惊的丑闻,也以此警醒着后人。

  ▶悔不当初 我只是一个小角色

  日前,据外媒报道,自今年1月一直被拘留的大众汽车在美国的前环境和工程处总经理奥利弗·施密特(Oliver Schmidt)即将入狱,他已于8月4日认罪违反美国清洁空气法案,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奥利弗·施密特

  对于自己的行为,施密特后悔莫及,此前,他坚称自己只是一个小角色,是大众高管和高级律师授意他就排放测试问题撒谎,并请求法官将他从监狱中释放出来,但这一要求被驳回了。在上周致法官的一封信中,施密特表示,在2015年夏天,他首次了解到该公司的排放检测造假事实。当他在2015年8月5日与加州环境官员阿亚拉(Alberto Ayala)会面时,他得到了一份由大众管理层和“高级律师”批准的“脚本或谈话要点”。

  如今,他需要承担的后果是长达7年的时间都需在牢狱中度过,以及4~40万美元的罚款。“最令我后悔的是,我遵循了他们的指示,”施密特说, “回想起来,我根本不应该同意那天去欺骗加州的环保官员阿亚拉博士,或者说,我应该忽略上级的指示,选择不参加那次会议。”同时,他承认“大众柴油引擎车辆中装配了失效装置,而已经欺骗社会公众近十年。”

  ▶第一个为“排放门”背锅的另有其人

詹姆斯·梁

  事实上,施密特并不是第一个因“排放门”而被起诉并付出代价的大众高管。今年8月,大众汽车公司工程师詹姆斯·梁(James Liang)因为配合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排放测试中作弊,被判处40个月的有期徒刑,詹姆斯是第一个在这起丑闻中被起诉的人。

  詹姆斯和施密特是8名大众汽车公司的高管之一,他们被指控在这个案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盘点“排放门”发酵史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与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 Board)发布公告,称大众旗下部分产品在美国的排放测试中利用软件控制的方法进行造假。2015年9月23日,大众汽车承认软件作弊涉及车辆达1100万辆,股价两天暴跌31%。

  ◆大众高层紧急大换血,相关涉事人员“被辞职”,其中,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新任CEO马丁·文德恩宣布引咎辞职。与此同时, 9月25日,前保时捷CEO马提亚斯·穆勒临危受命,接任大众集团CEO。

  ◆由美国开始,以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为代表的国家在全球展开了对大众柴油机的彻查。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痛。2016年10月26日,旧金山市联邦法院就批准德国大众汽车用147亿美元就排放测试造假与客户庭外和解。

  ◆据悉,为了解决美国数州的环保诉讼和消费者纠纷问题,德国大众集团此前承诺赔付超过7.5亿美元的罚金。包括赔偿消费者、环境监管部门、州政府、经销商在内,以及回收50万辆2.0升不合格车辆,截至今年3月,大众在美国用于解决“排放门”各种后遗症的总花费已达到250亿美元。

  ◆2016年12月,韩国对大众5名高管(包括前高管和现任高管)发起刑事起诉,并将对尾气门车辆的虚假宣传开出3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亿)罚单。

  ◆今年4月,大众承认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美国销售避开排量控制系统的柴油车,在承认三项重罪并赔付43亿美元罚款后,相关负责人也被判三年缓刑。

  ◆10月,美国和加州的监管机构批准了一项针对维修约3.8万辆大众3.0升排量汽车的修复方案。大众集团宣称,今年三季度已在美拨款26亿欧元(约合31亿美元),用于修复柴油发动机,将“排放门”的总拨款进一步提升至251亿欧元。

  ◆另一方面,因“排放门”而引起的后续赔付还在进行中,今年11月,大众集团就“排放门”事件向美国新泽西州赔偿6900万美元,大众发言人Jeannine Ginivan认为,此项措施彻底解决了“排放门”事件遗留在新泽西州的一系列问题,这无论对公司还是投资者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排放门”黑名单不断添加新成员。同时,难兄难弟博世在“尾气门”案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被指不仅参与了作弊软件的研发,还帮助车企隐瞒美国监管机构。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博世先后卷入了大众、戴姆勒、菲克、通用汽车等四家车企的“尾气门”案件除此之外,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和雷诺也正在接受本国监管部门关于柴油车尾气排放的调查。早在2015年9月大众“排放门”曝出时,不少业内人士就表示,这或许会揭开汽车行业的排放潜规则。

  或许“排放门”事件的影响终将慢慢淡去,但是汽车企业应将这些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丑闻牢记心中,例如近段时间日本汽车制造业也被多次曝出的数据造假事件,如果无法做到自律,终有一天会需要为自己的不法行文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策划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