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车评| 看好长城与宝马的合作
10月10日,汽车圈里传出长城正在与宝马物色生产基地的消息。该消息来自常熟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晚间,又传出宝马中国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长城要和宝马合资,乍一听闻,笔者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桩好姻缘。当然,如果他们能谈成的话。
当年,在参加长城兼并北旅的新闻发布会时,笔者就看到长城汽车老板魏建军的座驾是一辆宝马740Li。魏老板不是买不起顶级奔驰,可他买的是宝马。当时笔者就觉得,魏老板更偏好宝马这个品牌。今年6月底到长城公司专访魏老板时,笔者又看到了长城总部的宝马7系轿车,还是不见奔驰的影子,心想魏老板造了这么多年车、品了这么多年车,依然初衷不改,真可谓宝马的“铁粉”。
听闻这两家要结姻缘,多年前宝马中国一位高管私下里对笔者说过的一句话,霎时从记忆深处泛起:宝马之所以在沈阳建立合资车企,一大原因就是看中了仰融及其金融团队。仰融走后,宝马在华日子过得也挺好,也曾透露过在华“从一而终”的态度。即便是被发现与上海方面“眉来眼去”,宝马也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会移情别恋。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言不由衷的场面话而已,其实它早就存了二心。按照政策,它完全可以“一女嫁二夫”,毕竟手里还有一个整车合资企业指标,不用白不用,更何况,现在的新能源整车合资政策更为灵活。
目前,宝马占据着全球电动车市场11%的份额、欧洲市场21%的份额,令不少车企巨头艳羡不已。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是世界上社会和经济最稳健、最健康的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又最为坚定,在中国高档豪华轿车市场上,宝马要摆脱“千年老二”的夹心饼位置,尽快再找一“夫”不失为一个选择。
很显然,对于新能源汽车合资伙伴,宝马的选择余地很大。但为何偏偏看中了长城呢?很显然,一是因为同为家族企业,二是因为长城的不凡。宝马集团的大股东匡特家族非常务实、低调和专注,只有长城汽车董事长一个头衔的魏建军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家族企业十分在意决策效率和专注。当年匡特家族冒险接管濒危的宝马并使其崛起和辉煌,从根本上说,凭的就是这个文化因素。而长城二十多年来心无旁骛,“每天进步一点点”,以至于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中的超级玩家,凭的也是这个文化基因和性格基因。人们都说,德国人的脑袋是方的,说话直来直去,追求沟通效率,魏建军跟人说话也相当坦诚和直率。笔者常说,企业如人。性格和文化偏好是长城和宝马走到一起,今后过好日子最强劲的粘合剂和最坚实的合作基础。由此联想开去,笔者觉得,中国品牌相互之间的竞争将会因为体制和企业性格的差异而进一步呈现出分化特征。
当然,高冷的宝马之所以考虑长城,是因为如今的长城早已不再是一个丑小鸭,而是一家年产销近百万辆SUV的特大型汽车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它非常稳健和富有战斗力;尤其关键的是,它非常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在这方面师从于长城,宝马的产品将会更加贴合乃至领导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甩脱“千年老二”的尴尬称号、一扫久积的郁闷,可能性很大。
与宝马一样,长城也起身于微末,发展到现在,只是技术储备和制造管理力量有所不逮。而师从于宝马,正好可以补齐短板。面对日趋激烈、水平更高的市场竞争,一向自我积累、自我独立发展的长城,这些年来也逐步走向了开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聘请了一大批各个方面的外籍大拿。但是,这还不够,尤其是面对双积分政策的紧迫以及强烈地感觉到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超常速度的崛起,魏老板实在是坐不住了。前年,长城汽车总销量比吉利多约30万辆,去年多27万辆,而到了今年1~9月,吉利反比长城多卖出约12万辆车;同期,长城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率只有2.2%,而吉利却大涨近80%,轿车和SUV均衡发展,这个势头前年就显现出来了,后劲那就更不用说了。你想想,魏老板还坐得住吗?
编辑: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