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评论

乙醇汽油推广,汽车喝酒醉了谁?

来源:互联网

  国家一项具有战略布局且利国利民的政策发布后为出现何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在12个省已经先后推广了15年的乙醇汽油到底现状如何?乙醇及乙醇汽油的垄断供应及政府补贴是否是可持续的推广模式?

  9月9日工信部刚刚披露已启动研究制定传统能源汽车退出时间表,4天后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又提出2020年乙醇汽油全国范围全覆盖。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大涨(龙力生物冲击涨停带动乙醇汽油概念股拉升,中粮生化涨超8%),媒体也竞相报道。然而很多消费者好像并不买账,在相关媒体报导后面跟帖吐槽一片,同时成品油零售行业从业者更是一片“吓死宝宝了”的热议,继而引发一系列思考:

  国家一项具有战略布局且利国利民的政策发布后为出现何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在12个省已经先后推广了15年的乙醇汽油到底现状如何?

  2020年即将覆盖全国推广的乙醇汽油,是否真的能让你我的爱车3年后全部喝上“酒”?

  乙醇及乙醇汽油的垄断供应及政府补贴是否是可持续的推广模式?

  老于回望发现:

  政策不是新政策,早在11年前就有指导思想、精神与产业目标几乎一样的政策:2006年发改委发布了《生物燃料乙醇以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522万吨(到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届时乙醇汽油使用量将占全国汽油用量的75%。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时至今日,根据国家能源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燃料乙醇产能(请注意是产能不是产量)约210万吨,达不到原计划中2010年应有产量的一半,而乙醇汽油目前占全国汽油销量约20%(2016年汽油销量约1.2亿吨),远未达到75%的“十一五”规划目标。

  老于回顾:

  “名存实亡的全省封闭运行乙醇汽油”最早在2002年河南就开始试点,并在2004年12月1日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4号《河南省车用乙醇汽油管理办法》第一个进行乙醇汽油全省封闭运行。15年过去了,河南目前的现状是只有两桶油在卖乙醇汽油,而占40%左右油站数量的民营油站业主自己笑称“挂狗头,卖羊肉”,“一年只有一天卖乙醇汽油”(3·15或者政府年度检查的那一天),而消费者也非常明显更喜欢无铅汽油,这也无形中帮助民营油企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政府监管也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同样尴尬的情况一样出现在全省封闭运行乙醇汽油的广西、安徽等省。

  老于的思考:

  造成以上乙醇汽油“举步维艰15年”一定是汽车没醉有人醉!那到底是哪些人醉了?

  消费者体验:油耗高、动力不足(汽车没劲)、价格没有优势…在市场同时有性价比更高及顾客感受更好无铅汽油供应时,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

  民营加油站经营者:乙醇汽油及乙醇的双重垄断供应造成供应成本高、而销售毛利低于销售普通无铅汽油,因此毫无动力销售乙醇汽油。(以河南省为例,政府明令规定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独家负责全省车用乙醇汽油的调配与供应;同时由中石化持股40%的河南天冠独家供应乙醇)。

  燃料乙醇生产厂家:以政策扶持上马,成本补贴及财税支持送一程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家随着政府补贴不断减少甚至取消而举步维艰,以中粮生化(安徽)为例,2016年财报显示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27亿元,而当年政府补贴就达到2.14亿元(此前2014年及2015年两年的补贴分别为3.26亿元和2.59亿元);销售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使得在低油价(原油50美元/桶以下时乙醇每吨价格高于成品油1000-2000元)、第一代玉米小麦制乙醇原材料供应挑战、第二代木薯等非粮农作物主要依赖进口、第三代纤维素制乙醇生产工艺尚待提高都使得传统生物质制乙醇厂家只能继续依赖政府财税扶持为生。

  更有意思的是老于向前看发现: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印发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400万吨,以目前E10国标10%添加比例测算乙醇汽油生产及销售量约4000万吨,考虑全国汽油表观消费量维持2016年3.4%同比增长,全国乙醇汽油全覆盖也就占当年汽油消费总量的30%。

  减少大气污染减少传统燃油消耗,这个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如果无视之前试点产生的问题重复15年走过的老路,那老于就很无语了...

  听说近期煤制乙醇有了技术突破,不知这个新路径对于乙醇汽油的推广,会带来如何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