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评论

汽车企业“疯抢”宁德时代背后存隐忧

来源:互联网

  10月19日,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在长安汽车宏大的计划中,入股宁德时代只被一笔带过,但对整个汽车行业,这或许值得仔细探究。

  此前不久,东风汽车也传出持股宁德时代,加上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中国六大国有汽车集团中,宁德时代已与三家发生“关系”,而这一数字或许还会增加。实际上,宁德时代早就开始给宝马等外资公司,供应电池。

  被整车企业疯抢的宁德时代,业务正在迅速膨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供应量占市场份额已达43.2%,可谓“一家独大”。而前八个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宁德时代也高居榜首,并成为唯一一个装机量超过3000MWh的企业。

  随着电动车时代可能到来,动力电池供应商似乎正在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汽车行业格局可能会被改写,而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崛起,很可能改变世界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格局。

  动力电池供应商身价飙涨

  有资料显示,目前汽车动力电池占到纯电动车制造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决定了动力电池供应商在纯电动车生产制造体系中的重要性。

  对已经习惯掌握话语权的整车制造商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趋势已经到来,整车制造商必须顺应。甚至有说法认为,新能源车时代到来,车企都要为电池厂商“打工”。

  因此,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始受到整车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除了成为多家中国品牌供应商之外,宁德时代也成为多家车企在新能源车全产业链布局的“首选”。

  当然,被追捧的不止宁德时代,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制造商热度都在升高。其中,国轩高科早与江淮汽车有长期密切合作,今年3月国轩高科子公司还成为了北汽新能源的股东。

  前八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三的孚能科技,也在9月9日宣布牵手北汽,投资80亿元建设8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不仅如此,动力电池相关上市公司,也备受资本市场追捧。江苏国泰、万向钱潮、国轩高科、比亚迪等上市公司,年内股价均有明显波动,显示出背后资本活跃。而正在筹划上市的宁德时代,估值则不断飙升。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鸿海集团旗下子公司以10亿元投资,仅获宁德时代1.19%的股份,宁德时代市场估值高达840亿;此后不久又有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新一轮估值已超过1200亿,超过很多整车制造商。

  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入股,有望使宁德时代估值继续飙升,似乎一个动力电池领域的“巨头”正在诞生。

  车企“开门”迎接新趋势却藏暗门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等行业新趋势的到来,兼具挑战与机遇。但这些新趋势不同以往,不再是汽车行业内部的“自娱自乐”,封闭的汽车圈必须打开大门,迎接更多外来者。

  无论是车企牵手动力电池供应商,还是车企与车载互联系统提供商合作,都是传统车企拥抱新趋势的一种表现。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已经放弃自己造车,而争做平台供应商。传统车企也放弃了自主开发智能网联系统,转而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汽车行业以前清晰的边界正在模糊,汽车产业正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更丰富、更复杂,而传统车企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

  然而,相比之下,目前全球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并未像中国车企这样集中盲目的投身到新能源产业链。

  虽然大众、丰田和雷诺-日产等企业都表明了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但是依然对此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尤其是丰田汽车,仍表示会坚持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

  大众汽车则依然会发展之前排放造假的柴油发动机,以及其他新能源方式,而非押注电动车,至少大众在打算控制上游原材料企业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

  即使是中国车企入股或与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合作,也是当前的权宜之计。如果未来风向有变,他们也能方便的全身而退。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五名清华大学科学家5月发表在《应用能源》的一篇文章显示,由于中国大约75%的电力是由煤炭产生的,而电池生产过程消耗大量能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际上比内燃机汽车高出50%。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