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评论

分时租赁绝非简单数学题

来源:互联网

  又一家分时租赁企业倒下了!

  近日,共享汽车EZZY召开临时性的全员会议。会上,公司创始人、CEO付强突然宣布公司即将解散、清算的消息,部分员工始料未及。

  2014年7月,从事金融工作的付强辞职创业,成立了北京大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付强想做的是一个对标陌陌的社交产品。后来,他又将视线转向了共享汽车这一风口领域。

  EZZY也曾风光无限。2016年3月,在北京的希尔顿酒店,付强正式推出共享汽车品牌EZZY。当时其计划是首批上线500辆新能源汽车,并确定将宝马i3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的投放车辆。今年2月,EZZY获得了新一轮2000万元的融资。5月6日,在同样的地点,EZZY再次召开战略发布会,宣传全新的品牌和车型。然而,不到半年时间,EZZY就走上了末路。

  EZZY倒下,对很多人而言有些意外,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意料之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EZZY走的是高端车路线,这种路线并不适合当前分时租赁市场的发展,原因在于成本过高,而使用率并不高,加之追求规模扩张和数据的好看,很容易烧光融到的资金。笔者深以为然。事实上,当前的分时租赁仍然处于试错期。EZZY并不是第一家倒闭的分时租赁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如今,分时租赁正处于产业的风口,为了推动其发展,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今年8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分时租赁的定义,肯定了分时租赁的作用:分时租赁,俗称汽车共享,是以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定、车辆取还、费用结算为主要方式的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是传统小微型客车租赁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创业创新热情的高涨、共享经济的兴起、鼓励政策的助推,使得大到实力强劲的汽车企业、互联网巨头,小到创业公司、汽车租赁公司都纷纷参与其中,不少企业往往采购几百辆甚至几十辆有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之后就匆匆上马。

  殊不知,分时租赁绝非简单的数学题,也绝非推演一下数据模型就可以有好的盈利预期。笔者认为,分时租赁企业至少要看清楚三个问题。

  首先,评估一下自身实力是否适合进入分时租赁这个产业。由于分时租赁涉及到充电桩、停车位等线下资源,短时间内不可能像一些移动互联网公司如滴滴、摩拜那样成为独角兽公司,因此并不十分适合那些创业类公司。一旦钱烧完了,融资受阻,又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其次,需要看清楚分时租赁的定位。《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确定分时租赁发展定位。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结构、汽车保有量、停车资源等实际,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出行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显然,分时租赁企业一定要和当地政府在这方面的规划保持一致,甚至需要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而绝不是自己闷头单干,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合理发展才是出路。

  最后,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分时租赁是一种老百姓出行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需要多方面因素来促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精准定位,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多试错,避免倒在产业发展的黎明之前。

  编辑:李卿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