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在华建厂打退堂鼓是明智的
日前,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双龙汽车公司表示,由于中国市场对韩国汽车需求的下降,双龙将重新考虑在华建厂的计划。就在去年10月11日,韩国双龙与陕汽集团签约,表示将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合资公司,并建设双龙汽车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一年过去,时移事迁,双龙的想法已有所变化。
事实上,双龙与陕汽的联手从一开始就不为外界所看好。毕竟当年上汽集团并购双龙汽车的失败情形仍历历在目,而且双龙的品牌影响力也有限,重新进入中国能否被消费者认可是个大问题。此前双龙之所以考虑在华建厂,是由于其海外市场进展不顺,美国市场难以进入,欧洲市场表现也始终不尽如人意,因此,主攻SUV的双龙汽车不得不将目光转回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试图在SUV热潮中分一杯羹。
然而,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过了“一合就灵”的年代。今年,韩系、法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纷纷受挫便是明证。即便今年中韩关系没有受“萨德”影响,双龙汽车作为一个小众品牌,也很难让人对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存有较高期待。数据显示,今年1~9月,双龙共销售汽车10.6万辆,同比下降4.5%。诚然,中国车市SUV热仍在持续,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多少曾经风光一时的SUV产品都折戟沙场,更何况是进步缓慢、知名度不高的双龙汽车?
除了消费市场的变化外,值得注意的还有我国政策导向的转变。国家已明确指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因此,对于试图通过本土化抢占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跨国车企而言,合资建厂已不是一个好选项。我国在《巴黎协定》中作出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因此,任何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的企业都将面临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前不久正式发布的“双积分”政策就给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
根据去年双龙和陕汽签约的内容,双方将联合在西安投资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项目,一期建设年产15万辆整车生产项目,生产的车型主要以SUV、MPV、皮卡、轿车等为主,并积极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当时商定新能源汽车规划或许只是为了规避政策限制,但如今看来,欲在中国市场“开工”,新能源汽车几乎是惟一选项。
事实上,双龙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技术实力和水平并不算突出。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内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奇瑞、上汽荣威等一大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外有特斯拉、丰田、日产等积累了雄厚技术实力的跨国车企,其他国内汽车企业和跨国巨头也已开始加码新能源汽车,再加上一众“来势汹汹”的造车新势力,双龙汽车胜算几何?
因此,对于目前的双龙汽车来说,练好内功,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不盲目扩张或许才是正道。如果想通过海外市场布局来提振全球销量,目前的中国市场也未必是其最佳选择。
编辑: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