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车评:十九大给农村车市带来新动能
早年,有感于某两家主力车企决心从“十一五”开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在连续多年对比观察的基础上,2005年3月10日,笔者发表了一篇题为《自主开发大赛已经鸣枪》的文章。在文中,笔者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深信自主品牌乘用车将和自主品牌家电一样,会走一条迂回发展、崛起壮大的道路。因为要吃农村市场“这一口饭”,必须紧贴平民百姓的消费水平和需求变化,自主品牌乘用车势必要走一条“以农村和小城镇包围大城市”的路子。12年过去了,如今农村汽车消费市场以自主品牌乘用车居多,事实证明笔者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是农村消费者托起了自主品牌。
看到家乡街头轿车的档次逐年提高,消费升级的节奏越来越快,今年春节过后,笔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保不住农村市场这个命根子,自主品牌就完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获赞多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39年前相比,如今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将再给“三农”发展增添新动能,农村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那么,十九大给农村车市注入的新动能源自何处?笔者认为,源泉有四。
一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完善之后将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土地经营权将会受到法律保护,农民可以吃下一颗定心丸。土地经营权的确立、完善和法制化,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党中央对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重大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农村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省份不敢或不愿执行“包干到户”政策,很多农民也疑虑重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才由“一大二公”、“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制彻底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全国的改革开放真正有了坚实的基础,十多亿国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解决好了吃、穿、住三大问题,农民才有了较多积蓄,摩托车、微型面包车和小轿车才依次大量开进农家庭院。
二是“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实施,大幅降低了因家庭成员大病而返贫的比例。“新农合”医疗费的报销比例不低于50%,对于这项互助式医疗资金,政府按人均给予一定的补助。这项惠农政策意义非常重大,有力地减轻了农民因病致贫的恐惧和担忧,他们这才敢于花费十万元乃至二十万元购买家用汽车。
三是养老保险开始推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农村户口的男人45岁以上、女人40岁以上都可买养老保险。有的地方政府、村委会和农民各出资1/3。男性到60岁,女性到55岁,每月可以领到一定金额的养老金。
尽管“新农合”的医疗费报销比例还不如城镇居民,养老金还不算高,但笔者相信未来国家会逐步提高这方面福利。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十九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宗旨就是要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共建共享,就是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要做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到2020年贫困县要全部摘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同时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目前,全国尚有550个县属于贫困县,三年之后这些县都将告别贫困,农村汽车消费潜力无疑会再释放出一大块。据悉,今年已有上百个县申请摘帽。
35年前,创作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之前,作曲家陈晓光下乡体验生活,他发现有的农民穿的裤子是用尿素肥料袋子做的;20年前,摩托车开始在农村普及;五六年前,“微面”成了少数,轿车快速增加;如今逢年过节,乡村街市因汽车越来越多而拥堵;再过几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轿车档次差距就该逐步缩小了。
这一幅未来之画,借着十九大的东风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如果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和小货车在价格、续驶里程和可靠性这三方面率先满足农村中等消费能力群体的需求,就会像传统汽车那样率先在农村和中小城镇站稳脚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充电费用低廉,如果可使用家用电源充电,新能源汽车在农村的普及速度很可能会快于大城市。
编辑: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