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飞:构建全球华人协同创新格局
450万留学生群体成就全球华人协同创新基石
从1978年至今,近40年间累计前往海外留学的中国人近450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一些早期出去、学成回国的,甚至已经当选中国两院院士。
罗飞说,2014年是个转折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率,从这一年开始低于从海外学成回国的增长率。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投资团队的回归,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实施十多年来,吸引了超过7000人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归国人员。”罗飞说,“他们当中,越来越多人成为海内外上市企业的创始人。”而在重大医药创新方面,“千人计划”专家同样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人群。
“这450万有过海外留学经验的群体,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将成为未来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华人学者在全球基础研究方面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汤森路透社发布的“2014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报告中,17位入选者中就有4名华人。
罗飞认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以及日益强劲的消费需求,无论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使得中国都成为吸引华人科学家创新创业的热土。
政府发力 推动中国从模式创新到基础创新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愈发深刻理解并切实推动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2016年,全社会的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1%,在诸如深圳、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重甚至达到4%以上。
“从政府到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日益加大,而这种持续性的增加投入会形成一个全新的创新场景:从十几年前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渐过渡到科学技术创新,而这无疑更有助于推动生产力的进步甚至是跨越式发展。”
中国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从早期的模仿到如今的引领,跻身全球十大互联网科技公司,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有收获的。
“展望未来,基于科研人才的不断壮大、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原创型的创新方面,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罗飞说。
罗飞说,2014年是中国创新和投资的一个重要时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发布的《2014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近260万件专利申请中,约有1/3是中国提交的,其次是美国和日本。2016年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中,列举了全球近3000名“高被引科学家”,其中107位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科研人员。
除了研发投入之外,罗飞还认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母基金的重视,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创新创业,这一股来自资本的力量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松禾资本助力华人科学家协同创新
松禾资本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海外顶尖华人创业团队的关注和投资力度,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罗飞在演讲中提到,扶持民营企业出海,购买海外先进技术,有助于形成原创与引进并重的创新局面,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松禾资本从成立以来就坚持做硬科技的投资。“过去五年,松禾和很多年轻、成功的科学家一起探讨产业创新。”罗飞说,“五年来,松禾已投资近二十个海外华人科学家创业团队,其中柔宇已成为估值超三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之一。”
松禾资本是柔宇科技的第一轮投资人。这家公司从成立至今才五年时间,从三个创始人到五个核心骨干,发展到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在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器方面,柔宇拥有全球最多的专利,专利储备超过700项。
“柔宇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的新行业,这既得益于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也得益于很多志同道合的投资机构的支持。柔宇目前在深圳建设了两个产业基地,一个是柔性显示,一个是柔性传感。其柔性传感的产品已经开始销售。”罗飞说。
罗飞进一步阐明,柔宇是斯坦福毕业的华人科学家创办的,全公司共有100多位研究人员,其中有30多位还在硅谷做进一步的基础研发。这些位于美国和中国的研发人员,在做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式研发’,所以短短5年就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光峰光电是松禾投资的另一个华人科学家创业项目,这家公司开创了激光显示领域的市场,其激光电影光源已经装备到中影很多的电影院。光峰光电在全球激光领域具有影响力,甚至为深圳吸引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蓝光之父”发明人中村修二落户,共同成立了“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他们的目标是要用激光照明取代LED照明。
在生命科学领域,松禾资本也投资了不少海外华人科学家创项目,比如鹍远基因。这家同时在上海和美国圣地亚戈有研发团队的创业公司,是由两名华人科学家创办的,一位是张鹍,一位是高远,他们之前同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在研发上有过深入的合作。正是有过这样的合作基础,三年前,两人一起创业,致力于研发出下一代肿瘤液体活检产品。
罗飞进一步介绍鹍远基因两位创始人的背景:2006年,张鹍教授成为第一个实现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人员;2008年,高远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合作在PNAS上发表了NIPT技术的论文,该技术被《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度十大医疗突破之一。
罗飞在演讲最后总结说到,上述企业创始人都出自于450万的出国深造大军,他们很多已成为本领域的科学家;他们能够链接中美两地的研发资源,结合中国的庞大市场需求,通过协同创新来创造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