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基石资本控股式收购的背后
[原标题]探秘基石资本控股式收购的背后:深入透彻的行业理解+专业性管理团队
当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遇到苏州全亿董事长吴兴华时,连锁药店行业持续的并购,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双方的理念高度一致,是这起并购能够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张维和他的基石资本基于对连锁药店行业的深入研究,偏向于控股式收购,而且尤其重视管理团队和创始人的素质。而吴兴华也希望找一家能够理解自己、惺惺相惜的投资机构。
一切,就这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就在近日,基石资本控股式并购的全亿健康,整合并购了四川巴中怡和药业、成都芙蓉大药房、宜宾天天康、成都乐源堂、成都宁丰堂等5家连锁药店,这是全亿健康自2016年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并购。此外,继基石资本之后,全亿健康又引入了弘毅投资数十亿元投资。
基石资本“资本+管理”的控股式布局,正在陆续开花结果。
新医改加速连锁药店并购整合
新医改重构医疗健康产业格局,在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看来,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是新医改中的关键一环,新医改将重估规模化品牌连锁药店的商业价值,蕴含着大规模横向收购与产业整合的契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单体药店利润空间被压缩,将逐渐退出市场。目前,药品流通环节集中度最低,“十三五”制定了药品流通百强达到90%的市场份额,将出现大量控股收购合并的行业机会。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3679亿元,占整个药品流通市场的20%。其中比较大的医药零售企业是国药一致(行情000028,诊股)旗下的国大药房,国药一致拥有近3700家零售门店,2016年医药批发和医药零售的收入分别达到310亿元、88亿元。接下来是大参林(行情603233,诊股)、一心堂(行情002727,诊股)和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2016年销售收入分别是62.74亿元、62.49亿元、60.94亿元,紧随其后是益丰药房(行情603939,诊股),2016年销售收入是37.34亿元。
对比美国来看,美国前三大零售药店西维斯健康(CVS Health)、沃尔格林联合博姿(Walgreens Boots Alliance)、来德爱(Rite Aid)占据了处方药市场将近42%的市场份额。其中,西维斯健康(CVS Health)2016年销售额达到1775亿美元,拥有9709家门店,其中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药品福利管理业务(PBM),零售业务销售额约811亿美元,75%来自于处方药销售;沃尔格林联合博姿(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公司2016年整体销售额达到约1174亿美元,其在美国的零售销售额达到838亿美元,其中有将近67%的销售额来自于药品,在全国有8175个门店;来德爱(Rite Aid)在全美有4536家门店,其2016年销售额328亿美元,零售业务销售额约268亿美元,超过68%的零售业务来自于处方药销售。因此,美国前三大医药零售企业药店数量均在4500家以上,对比美国来看,中国医药(行情600056,诊股)零售企业小、散问题非常突出,2016年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拥有药店数量均值仅不到40家。同时,医药零售企业的盈利增长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扩张开新店,二是收购,三是老店经营效率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基石资本认为,国内医药零售企业的并购整合的时机到了。
吴兴华认为,“中国药品零售业市场小、散、弱,整合大潮现在已经到来。”目前,中国零售药店还处于传统零售的1.0时代,业务单一,规模不大。在互联网催化下,连锁药店将加快整合,并逐渐步入2.0时代——整合产业链,切入专业药房、快捷诊所、线上药店、家庭输液服务等领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慢病管理、线上咨询等各种专业服务,升级成为新型的药品零售和医疗健康服务企业。
控股式并购的“基石模式”
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第一批PE机构第一阶段大都进行的是成长性投资,即企业在发展早中期,在收入和利润都在快速增长的时候,国内PE机构此时进行投资,等达到了IPO上市标准,然后通过独立IPO上市退出,由此获得回报。但是在IPO加速以及“面粉贵过面包”的情况下,以基石资本为代表的国内一线PE机构也在向2.0阶段发展,即进行控股性收购,通过企业的扩张性发展获得更好的回报,比如美国黑石、KKR等知名PE机构都有此发展阶段。
张维介绍,控股型并购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深入透彻的行业研究和理解,二是优秀的管理团队。
具体到全亿健康这家医药零售企业上亦是如此。就医药零售企业而言,首先这个行业比较零散、集中度不高。但整合并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资本,这是基石资本的优势;二是优秀的管理团队,原海王星辰CEO吴兴华具有此优势。吴兴华曾担任“药店第一股”海王星辰的首席执行官,随后创业移动医疗项目全值药房,探索互联网时代药店服务架构。
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全亿健康董事长徐伟介绍,2014年,基石资本投资了吴兴华的企业全值药房,在投资时,基石和吴兴华对医药零售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交流,双方不谋而合。
基于对医药零售行业的研究以及吴兴华团队的认可,2016年,基石资本出资10亿元和吴兴华团队迅速组建了全亿健康,进行全国性收购。
徐伟介绍,全亿健康首先以江浙为核心进行收购。因为江浙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均消费水平高,而且这些地区还没有大的医药零售企业。于是,2016年,全亿健康收购了江苏南通济生堂、浙江温州一正药房、江苏常州的恒泰医药连锁企业等零售药店。2017年,全亿健康又收购温州叶同仁、常州中诚药房,到目前全亿健康又收购了四川5家零售药店。截至目前,全亿健康累计耗资50亿元进行全国并购。
在股权安排上,2017年8月,全亿健康又引入了弘毅投资,目前形成了基石资本控股全亿健康60%的股份,弘毅投资入股的局面。
据了解,全亿健康2017年全国销售额预计超过60亿元,2018年预计超过80亿元。与美国同行每年500亿美元的药品销售额相比,全亿健康体量仍然较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全亿健康只是基石资本医药投资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基石资本已布局体外诊断、医疗影像、连锁医院、药品生产、移动医疗等医药领域。基石资本在医药领域的投资超过50亿元,且医药领域投资无一失败。
徐伟介绍,下一步,全亿健康还将继续进行全国扩张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