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私募 > 观点

富国大通:定增市场回归理性 价值投资渐成共识

来源:互联网

  今年以来,伴随着2月再融资新规和5月减持新规的相继出台,定增市场经历了一段阵痛,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定增参与机构与二级市场资金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新的市场环境,继5月定增募集金额出现337.59亿元的历史低点后,三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迹象,7、8、9月实现募集金额分别为445.47亿元、851.05亿元、744.30亿元。

  可以发现,新政的发布使定增市场的操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融资新规主要更改了定价基准日的界定,即定价基准日一律改为发行期首日。发行期首日定价限定了定增折价率的上限空间,从而增加了发行难度;另外,融资间隔不得低于18个月则降低了融资的频率。减持新规则从参与定增的不同主体限制了定增的退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定增市场的吸引力。在上述政策影响下,整体上市公司新增定增融资需求大幅下滑,新发预案月均融资规模从2016年的3000亿元以上下滑到目前的月均1000亿元以内,不少此前参与定增的机构也逐步退出定增市场。

  但是,三季度定增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当前定增项目审批出现加速迹象,上市公司重新燃起定增热情,定向增发难改其再融资的主体地位,此前一些犹豫观望的机构重新参与进来,数据表明,本年度融资总规模为11739.25亿元,其中定向增发募集金额为8807.41亿元,占目前融资总规模的75.03%。在监管引导资金脱虚入实、鼓励产业整合与升级的逻辑下,定增市场将由阵痛期进入适应期,并进一步回归理性,重视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投资将进一步强化。

  富国大通认为,相比以前A股定增市场乱象频出,一方面上市公司忽悠式、跟风式、盲目式跨界重组盛行,另一方面认购方具有低价参与优势,套利空间巨大。新政后这些现象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更加注重公司基本面,在考察定增项目时,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公司治理、管理团队等多方面因素。由此可见,今年以来在监管层的引导下,倡导价值投资越来越成为市场共识,价值投资理念对定增市场的塑造也在慢慢成形,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在这样的市场中可以更从容地将调研工作做得更细致,并且更加注重公司价值,分享公司成长价值。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