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私募 > 新品

私募加大合规投入 部分选择业务外包

来源:互联网

  严监管之下,私募基金从曾经的“野孩子”正在向“正规军”蜕变。在这一过程中,私募基金越来越重视合规,一些私募选择将非投资业务外包,分工进一步细化。

  不过,有律师提醒,外包并非一包了之,私募基金在各个环节的合规风控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标公募,私募基金的合规之路任重而道远。

  私募合规投入提升

  部分选择业务外包

  随着近两年监管法规政策陆续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合规上的重视程度已有了明显提高,增加了在合规方面的投入。

  据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展业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7+2”自律规则体系,规范私募“募投管退”各个环节,例如完善内控制度、信息披露,私募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不是“一备了之”,应当持续履行产品备案、按要求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协会报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项信息等义务,并主动接受自律管理。

  展博投资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者适当性办法出台后,公司便制定了详细制度规范销售流程,与代销机构的合约也添加了投资者适当性内容。

  合规的趋严自然增加了私募的成本。沪上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以前重大事项变更只需要出一份专项法律意见书,变更新系统后,除专项意见书之外,还要再出一份正式的法律意见书。两份法律意见书,私募就要付给律师两笔费用。

  对于新规之下成本增加的非投资环节,如产品销售,有私募基金管理人选择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出去。

  北京某“公奔私”新锐私募渠道经理表示,适当性新规对直销影响比较大,原来的产品需要做变更,渠道维护成本比较高。

  红象投资董事长李冠宇则表示,私募基金自建渠道的话,投资者合规要求的风控会越来越严格。有些私募可能会选择整体外包,自己专注做好投资,这也是专业化分工的体现。毕竟私募自建渠道,和银行、券商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过多介入销售环节长期看意义也不大。

  部分私募风险后移

  合规提升空间很大

  展博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私募监管严格、规范、体系化是大方向,虽然私募的合规暂时还不会和公募一样,但肯定会越来越规范。“这两年中国市场也出现了很多为私募机构提供服务的成熟中介机构,一般我们会选择其中比较大型、信誉较高、符合行业规范的中介机构合作。”展博投资相关负责人说。

  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秦政表示,初创的私募基金,将非投资业务外包,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并非一包了之,应当选择有资质或者专业的外包服务机构,并且私募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不因外包而免除。

  尽管和前两年相比,私募基金在合规方面做出不小努力,越来越趋于规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对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合规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婧表示,公募基金在人员配备、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都很扎实。比较而言,哪怕市场上最顶尖的私募,在自我约束手段上,合规工作和公募基金的差距也非常大。现在,私募基金一般都会有风控,不过是在大方向上控一下,但合规相比就差很多,一些小私募甚至没有外聘法律顾问。

  北京某大型债券私募市场总监也表示,私募在日常管理、业务合规、信息披露等方面还是比公募松很多。

  此外,有私募律师指出,私募基金还存在风险后移的情况。北京一位私募律师表示,在帮助私募完成前期备案、尽调等工作后,后续基本上没有一家私募要求律师继续提供法律服务。前期对私募的架构、管理制度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后端,投资协议就变得比较简单,有些私募甚至去银行做存管而非托管。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