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金台话车|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主持人
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胡轶坤
嘉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夏杰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
编前: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哪些方向?汽车产业将在宏观经济变革中迎来哪些机遇,进行哪些变革?汽车行业、企业又要如何抓住制造强国的发展新机遇?10月20日,中国汽车报社、中国汽车报客户端“汽车发布”开设的大型主题沙龙式直播栏目“金台话车”聚焦“新征程、新汽车”,就十九大引领下的中国汽车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向着美好生活目标迈进
《中国汽车报》:十九大报告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指明了哪些方向?
夏杰长:十九大报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和走势有着深远影响。报告为中国经济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是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
报告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述变化的背后是我国人民需求、追求的境界层级更高了、内涵更丰富了。过去我们讲物质文明比较多,而今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文化需求。这种更高境界、更高层级的需求遭遇不平衡、不充分,这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以汽车为例,可能在发达地区,汽车满足了高素质群体的需求,这些人群对美好生活较高程度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但在欠发达地区,可能满足得不充分。从这个角度讲,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诉求,汽车工业肩负重要责任。
报告第五部分提到供给侧改革、建设创新性国家和创新驱动战略等六个方面,这与汽车工业密不可分。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提高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改革解决目前低效率、低质量的问题。
■汽车业要迈入新时代
《中国汽车报》:汽车产业将在宏观经济变革中迎来哪些新变化?
付于武:通读十九大报告,感觉几乎所有内容都和汽车有关。以人民的美好生活而言,十年前,我们讲建设小康社会,当时就有一种说法,小康社会必然是“小车社会”,让老百姓能开上、使用上汽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今天,汽车不但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内涵,而且确实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汽车产业要为普通老百姓的美好未来服务。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觉得这个提法特别好。汽车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业也值得我们思考。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如今我国汽车业进入转型期、高质量增长期,这是汽车的新时代。在整个新时代,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舒适、更安全的汽车产品。而且,不仅要升级传统汽车,也要升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这三个产品形态都要进入崭新的新时代。
夏杰长: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尺,汽车也是现代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纵观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工业化的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还是工业化的中后期向后工业时代转变,汽车工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也为汽车工业带来重要机遇。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建设、山青水秀,更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对相关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在农村,农民富裕起来有两件大事:盖楼和买车,足见汽车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从供给侧改革要求看,汽车工业特别是汽车制造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质量问题、效益问题、品牌问题、供需不匹配问题等。
■抓住机遇迈向中高端
《中国汽车报》:汽车业要如何抓住强国建设的发展新机遇?
付于武: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我们有了自信,而建设汽车强国也正需要这种自信。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跟高铁、航空航天、互联网等领域相比,汽车行业的创新能力还略有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面向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我们离不开低碳化、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在这个新的技术变革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跨越式发展、协同发展,节能汽车、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箭齐发”,创造中国汽车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新时代,我们首先要关注国企改革。虽然汽车行业也有民营企业,但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工业仍是以大型国企为主,汽车领域国企改革决定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令人欣喜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国企改革中产权激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两个核心问题,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企业家精神的提出让我特别受鼓舞。在汽车行业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汽车行业内企业家创业的不易、奋斗的艰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企业家精神,这是对汽车人不懈努力的鼓舞。
夏杰长:美国工业早期正是依靠汽车和信用卡两大发明发展起来的,足见汽车对一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今天的中国是汽车大国,但过度竞争的问题已经显现,要想让汽车对工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发挥得更好,惟一的出路就是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走融合发展的道路。
许海东:面对2050年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汽车承担着重要责任,也因此,随之而来的是面临着很大压力。设想一下,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后,自主品牌能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基本需求?如果届时仍是外资品牌、合资品牌的天下,很难说汽车行业是成功的。同时,从制造业角度看,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自主车企必须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企业,中国制造业要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这两方面都需要汽车行业砥砺奋进。
发展实体经济是十九大报告的重点,而汽车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汽车制造业面临着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重任。
另外,汽车制造业是创新需要应用的产业,汽车又是各种创新需要应用的载体,这也是汽车业发展的机遇所在。
■自主品牌竞争力一定要提升
《中国汽车报》:在宏观经济中,实体经济有哪些难题和问题需要我们攻克?有哪些是汽车行业亟待解决的?
夏杰长:汽车是最重要的实体经济之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体量达到一定高度,但自主品牌还有一些结构性短板和欠缺。比如,在高端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占比过低,需要我们创新发展,加大力气培育。
许海东:面对新要求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具体的工作上有所建树,并不断创新,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为制造强国打牢基础。
首先,要了解汽车行业所面临的责任,勇于承担新任务;第二,企业要打造自身发展的小环境,创造面向市场需求踏实肯干的企业内部环境;第三,打造有力的企业研发队伍和一线员工队伍;第四,艰苦奋斗;第五,产品向高端迈进;第六,在“走出去”过程中,向输出管理的方向迈进。
我国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十年取得长足进步,但也确实与合资品牌、国际知名品牌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汽车产业,在很多制造产业中同样存在。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人工成本、研发成本、打造品牌的成本三个现实压力,这又反过来要求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必须提升品牌竞争力,向价值链高端发力。而供给侧改革、创新正是报告给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编辑:孙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