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互联

研究|汽车人才研究会: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总量不足2万人

来源:互联网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研究员刘义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研究报告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热得发烫,然而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应用领域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人才是什么状况?在12日举行的2017ICV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公布了一份《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囊括了传统车企、汽车零部件企业、互联网/通信/高精度地图等企业和新能源及新兴车企共91家企业和业内专家、从业者,回收60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预计不足2万人。

  《报告》显示,传统企业仍是互联网人才的聚集地,占比达32%,不过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其他新能源及新兴车企、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互联网/通信/高精度地图等企业各占比23%、23%和22%,总体上基本相当。研究还发现,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中,研发类工程师占比最大,但因该领域专业人才总量偏少,整体上,智能网联研发工程师占所在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仅为5%,部分企业甚至不足5%。

  定量问卷调查显示,该群体学历普遍较高。智能网联技术的前瞻性热点,要求从业人员在某个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积累,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受访群体就读机械大类专业占比最高,为33%。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学专业占比达到了8%,这说明在项目管理、研发管理等方面对该专业也有一定需求。

  参与调查的车企中,绝大多数正积极贯彻年轻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理念和战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初创类公司中,如北京图森未来、北京智行者,管理团队的核心人员都非常年轻。

  从定量问卷看,当前各企业已经招募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工程师和ADAS系统研发工程师占比最高。总体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核心工程师(制定技术标准、写流程规范、做创新技术研究),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汽车人才更短缺,在这些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强的汽车人才非常少,且人才智力需进一步提升,研发团队的建设仍在路上。

  研究显示,目前,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三个职能部门人才缺口较大,智能智驾技术研发工程师缺口最大,为25%。企业在人才的专业、工作经验、技术领域都存在一定需求。

  而对于人才而言,公司的发展前景、晋升空间、薪酬待遇和企业文化是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重点考虑的四个重要因素(理想雇主雷达图)。

  调查显示,智能网联行业人才结构年轻、学历高,IT和通信领域相对优势明显;AI和高精度地图高素质人才初步涌现;研发人才缺口大,存量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智能网联复合型人才紧缺,核心工程师严重不足;核心工程师质量需提升,核心领域需突破;研发人员分散,研发团队仍在建设中。

  汽车人才研究会建议,在人才培育模式方面,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搭建行业人才服务平台,政府倡导人才引智工程,加速人才培养,满足行业需求。

  编辑:陈艳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