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国内

金台话车| 走出去、留下来、融进去: “一带一路”助力商用车企出海远航

来源:互联网

  “一带一路”是今年的热点话题,也是世界瞩目的话题。

  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正在发生很多变化。就商用车领域而言,商用车企业在“走出去”、“留下来”和“融进去”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依然存在一些挑战。

  10月27日,《中国汽车报》高端对话视频沙龙节目“金台话车”第六期开播。本期节目以“一带一路助力商用车企出海远航”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沿线,解读国内商用车企业出口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商用车企业在“走出去”之后,如何能够更好的与当地市场融合,从而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本期“金台话车”邀请的4位嘉宾分别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 赵扬;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 和振伟;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 朱孔源;

  中国重汽集团国际部总经理 兰俊杰。

  节目主持人由《中国汽车报》商用车事业部总监 刘坚(上图左一)担任。

  结构调整 总体出口形势向好

  十九大报告中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从2000年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向海外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商用车企业出口情况如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 赵扬

  沙龙伊始,几位专家就目前现状做了介绍。从数据上看,2016年我国商用车共出口23万辆。今年1~8月,我国共出口商用车16.5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目前,我国商用车在传统出口市场保持优势。如今,我国商用车不仅出口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出口到了西欧、大洋洲等地的发达国家,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全球来看,欧美经济、中南美洲经济在逐渐复苏。我国商用车质量大幅提升,价格也有优势,海外竞争力有很大提高,在此情况下,接下来几年的货车出口有望增长。”赵扬说。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 和振伟

  从对外投资方面看,和振伟介绍说:“2002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去年达到1962亿美元,14年时间增长了72倍。现在,我国对外投资的流量排名全球第2,存量排名第6。”他表示,虽然今年前9个月对外投资额同比下降41.9%,降幅有点大,但这要客观看待,毕竟我国前14年一直处于2位数增长。现在是国家调整结构、企业理性对外投资的时期。因此,国家鼓励实体企业对外投资、更好的融入世界,我国走出去的总体形势依然向好。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 朱孔源

  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用车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朱孔源指出,商用车是我国汽车行业中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版块,今年在出口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由于拥有与乘用车不同的客户群体、用车工况、经销模式、服务方式、金融模式等,因此,商用车‘走出去’需要特殊对待。”他说。

  优势与问题 客观看待不回避

  如何看待商用车“走出去”?嘉宾们指出首先需要认清形势,明白自身优势和不足。那么,我国商用车企业海外发展有哪些优势?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对汽车行业“走出去”的支持是利好商用车“走出去”极大的优势。

  中国重汽集团国际部总经理 兰俊杰

  兰俊杰感慨道,在他从事商用车出口工作的十年来,充分感受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商用车出口带来的利好。他表示,“国家名片”高铁、家电企业、电子企业等在海外不断发展,使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识持续提高,这为我国其他产业“走出去”积累了一定的好感度。比如,2014年李克强总理出访哈萨克斯坦,建立中哈产能合作机制,围绕12个行业进行,其中就包含汽车行业。

  其次,从市场层面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拥有广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振伟表示,由于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在企业海外发展初期,可以以国内市场收益支持国际市场开拓,这也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一个优势。兰俊杰强调说:“中国商用车企业走出去,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经验和资源。比如,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模式可以借鉴国内成熟模式,再因地制宜到国外。”

  此外,从产业结构看,我国汽车产业的方向在调整,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海外也在关注我国的新能源政策。兰俊杰补充说,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这些年来的积累,未来,新能源商用车也将会成为我国商用车出口的一大优势。

  明确了优势,也不能回避问题。专家们一针见血,指出不足。一是我国商用车海外售后服务仍需提高。“服务网点数量较少,零部件供应比较慢。”赵扬说,“这两样都是慢工,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二是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商用车企业之间存在“价格战”的情况。需要从国家层面上规范出口资质、整顿出口秩序。另外,企业自身也要树立良性竞争、长久发展的理念。

  共商共建共享 合作发展共赢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本着这个原则,商用车“走出去”,在当地进行技术合作、投资办厂是一个趋势。和振伟强调:“要融入当地,就需要被当地人认可,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要共享共建,就是要共赢。”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商用车企业要深入发展就需要建立海外园区。赵扬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产业集群,比如整车企业建立工厂,零部件企业可以跟出去。建立联动机制,才能促进整个产业更好的走出去。

  作为我国卡车制造商中第一个走出去、连续多年海外销量第一的企业,中国重汽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有许多经验。兰俊杰介绍,中国重汽的“走出去”不是“借船出海”,而是“造船出海”,不是“搭车”,而是“造车”。为此,中国重汽已做好了规划,首先是产品、服务和资本走出去,之后要以境外投资、技术研发为载体,让中国重汽融入当地市场。

  “中国企业要‘爱惜羽毛’,关注海外品牌的铸造,因为我们是建立在‘中国卡车’这个共同的品牌之上。整个行业要维护国家形象,做好企业间的沟通,经验共享。”兰俊杰补充说,“中国重汽希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结合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大家一起走出去。”

  多管齐下 助力海外稳定发展

  商用车企业在“走出去”之后,要想在当地“留下来”和“融进去”,要解决许多问题。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价格波动、国际贸易壁垒,乃至汽车进口国政局的稳定性等都会对我国商用车出口产生影响。为减少、规避风险,专家们为企业提出建议。

  赵扬指出,商用车企业要想“留下来”、“融进去”,首先要在当地法律的框架内发展,任何捷径都是短期的,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中国商用车企业要本着共享、共赢的理念,注意在当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他说:“一带一路是我国的一种经济外交,是希望通过优势产能转移,用中国的实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所以中国商用车企业海外发展一定要注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海外发展,一个重要的风险就是汇率突然变化。和振伟建议,企业不要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关注其他行业,比如物流行业、新能源行业。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这样出现汇率变化时,才有更多转圜余地。

  朱孔源以韩系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为例提出建议。他指出,韩系汽车在中国销量下滑的一个原因是其供应链体系非常封闭。以此为鉴,我国商用车企业海外发展,如果进入到一个没有工业的地方,可以用自己的供应链,但如果去到有工业的地方,应该考虑用当地的供应链。 

  摄影:杜琳

  策划编辑:赵方婷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