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国内

追忆鲁冠球 汽车人有话说

来源:互联网

  10月25日,中国改革开放首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家、万向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黄鹤西去。10月30日,鲁冠球的悼念仪式在该集团多功能厅举行,他的亲朋好友、万向员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悼念。

  一些行业专家也通过《中国汽车报》网第一时间道出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中国汽车工业资询委员会主任、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安庆衡:

汽车零部件业需要多几个万向集团

  “我和鲁冠球认识很多年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很吃惊,也很痛心。”安庆衡对记者说。

  安庆衡在担任北汽集团董事长时与鲁冠球有过几次接触。北汽集团与万向集团一直都有项目及业务合作。”

  在安庆衡眼里,多年来,鲁冠球坚持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随着他的坚持与努力,万向传动部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越来越强,但零部件产业仍然较弱。

  “如果汽车零部件行业内多几个万向集团,中国汽车零部件也会强大。”安庆衡说。

  2009年,安庆衡前往万向集团考察参观时,鲁冠球说:“我们决定搞电动汽车,由于没有造车资质所以打算先从电池等产业开始。”后来,万向又收购了A123和菲斯柯公司。目前,万向不仅逐渐拥有成熟的电动汽车技术,也拿到了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鲁冠球这样一位搞汽车零部件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搞新能源汽车,让安庆衡刮目相待。在安庆衡看来,鲁冠球做汽车零部件很坚决,从事电动车产业也很执着。他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家,能够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

  鲁冠球不喜张扬,但他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持续追求理想的伟大企业家

  “我和鲁冠球第一次认识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万向集团刚刚起步,我去的时候只有一个工棚、几个炉子而已。”王秉刚说:“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刚刚起步的农民企业家当时已经意识到‘做产品就要做出好产品’。这种觉悟,一般企业家是达不到的,更何况他念的书并不多。”

  王秉刚回忆,在万向规模还不大时,鲁冠球就把国内专家和大学教授请去为企业发展把脉。

  另一个让业界津津乐道的小故事是,万向在做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之初,出现了一批不合格产品。鲁冠球把公司高管叫到办公室,当面用锤子把这些十字轴砸掉。在王秉刚看来,这件事的意义远超过不合格十字轴的成本,它体现了万向集团的质量理念。正是由于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意识,万向集团才能不断进步,冲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万向集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王秉刚和鲁冠球的接触更多了。“万向集团是中国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他们的电池业务早于宁德时代,电动整车业务早于吉利汽车。”王秉刚说。

  浙江杭州最早示范运营的电动客车配装的就是万向的电池产品,当时王秉刚也有参与。他说:“国家启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后,万向集团还承担过很多项目。但最近几年,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稍微慢了点,这可能和鲁冠球身体不太好有关,也和他们忙于整合收购企业(A123和菲斯柯)有关。”

  在王秉刚的印象中,鲁冠球是一位不安现状、持续追求理想、一心围绕事业奋斗的伟大企业家。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陈康仁:

  以万向做强做大带动汽车强国实现

  陈康仁向记者说起了他和鲁冠球一些过往的交流。

  “2008年,我去万向集团走访调研,这是我和鲁老的第一次见面。第一印象是,他心态很好,非常有素养,对我国汽车行业很是热心。”陈康仁告诉记者:“我们不仅就企业发展进入探讨,还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交谈。”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的归口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鲁冠球对陈康仁说:“如果中国有100家汽车零部件巨头,那么中国的汽车产业肯定就强大了。”如今看来,这一目标仍然还在实现的路上。

  “我从自身做起,把万向产业做大,至少做到百亿元。”陈康仁回忆起鲁冠球的这句话,鲁冠球对万向集团的要求也是一样,必须做到百亿元产值。他的这一经营理念对其他汽车零部件企业影响很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

  将中国汽车零部件推向国际的先锋

  “听闻鲁冠球逝世,我心情沉重。作为汽车行业的长者,他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叶盛基说。

  在叶盛基刚毕业进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化工作部时,鲁冠球与他沟通过万向节的产品标准。“当时的鲁冠球才40岁左右,充满干劲和活力。”叶盛基回忆说,正是由于鲁冠球对产品标准的重视,万向零部件业务才能一步步做精、做大、做强,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叶盛基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走出去,鲁冠球是先锋之一,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影响力推向了国际。此外,鲁冠球还站在汽车零部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

  叶盛基回忆,鲁冠球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乃至整个中国汽车都充满信心。鲁冠球曾说:“汽车强国一定要从零部件做起。中国汽车零部件通过自身努力一定能够做出自己的模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

  我国民营汽车零部件的开拓者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力推进产品质量创优管理制度。当时,鲁冠球安排了万向公司的人员进行学习。

  “一家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就对产品质量如此重视。我时就觉得难能可贵,认为这家企业很有远见。”提及与万向的最早接触,当时负责负责产品质量创优管理的杜芳慈说。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万向迅速超越其他企业的根本原因。

  杜芳慈说:“鲁冠球是我国民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开拓者,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贡献非常大。”

  法士特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严鉴铂:

学习企业家精神  担当新时代责任

    “惊闻全国优秀企业家、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心情十分沉重!国际商界失去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中国企业界缺少了一位勇往无前的斗士,国内汽车领域痛失了一位执着的企业家。虽然与鲁先生相交甚少,但他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事业成功的他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偶像和奋斗目标。”严鉴铂说。

  鲁冠球被誉为商界常青树。在严鉴铂看来,鲁冠球带领企业一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成就了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新的辉煌。

  “他的一生始终荡漾着执着、担当与激情,他的生命始终闪耀着奋斗、坚持与梦想。计划经济时代的他,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创办企业谋求前程;改革开放后的他,更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带领企业迈向国际。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前,中央首次发文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鲁先生所坚持的企业家精神值得每个人深刻学习领悟。我们唯有化悲痛为力量,扬其神,承其志,继其业,自觉担负起推动民族汽车工业不断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严鉴铂表示。

  编辑:薛亚培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