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国内

现场|他们说:电动化+智能网联,就是未来出行的样子

来源:互联网

  电动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科技公司和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动化不再是孤立地、封闭地发展着,当下,电动汽车正在和清洁能源、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趋势高度融合。

  11月11日,以“智能网联时代的汽车与出行变革”为主题的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国家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及多家车企代表,齐聚会场,共同探讨中国智能网联出行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引导与宏观政策建议、标杆企业实践路径分享、技术创新与出行产业跨界融合、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建设等核心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

“电动化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

  我有感而发,讲几点感触,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汽车产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电动车的爆发式增长可能在未来的5年,或者是稍长一点时间发生,而它的基础就是电动车的性价比要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汽车动力技术的革命已经到来,不适时转型就会有被颠覆的风险。

  第二,电动车引发的是一场体系化、生态化的变革。电动车不仅是替代传统燃油车,它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性、引领性产品,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它还将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成为新服务的载体,将重塑道路交通模式,促进建设智慧城市。因此,只有跳出电动车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出电动车在改变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改变未来出行有赖于互联网加电动车。电动化仅仅是汽车变革基础性的第一步,接下来必须使电动化和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深入融合,快步进入2.0阶段,才能释放电动车造福社会的潜能,才能走进智能网联时代的共享出行。

  第四,政府要为电动车规模化进入市场做好准备。有关方面有一个预测,这个预测是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为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并进行系统的部署,有序推进。

  第五,电子信息、IT产品和电动车这两个产业正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新兴产业,显然新产业固有的壁垒很小,新的进入者更容易在世界上取得突破,赢得信任,如果我们把握得好,有可能成为赢家。

  第六,电动车更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电动车作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最佳平台,它的“眼睛”和“大脑”正在迅速进化,特别需要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汽车企业要像上汽、长安那样,把互联网合作伙伴请进来。互联网企业要像阿里和百度那样把手和脚插进来,才能创造我国电动车更加美好的前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 蔡荣华:

“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把汽车变成人”

  中国是一个后发的汽车国家,发展智能汽车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推动汽车乘行经济这个新模式,构建数据驱动、人居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经济。二是有利于解决汽车社会带来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问题,构建智能社会。三是有利于利用复杂应用的场景,蓄积智能所需要的战略数据资源,有利于建设智能国家。

  中国发展智能汽车需要构建六大体系:一是要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三是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路网设施体系;四是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五是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六是要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瞿国春:

“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备很多优势”

  在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有很多优势,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量已经超过50万辆,增长速度同比已经超过45%,全年预计达到70万辆的规模。应该说汽车的电动化将有更好的条件与智能化发展有机结合。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企业方面,我们有较好的基础,像5G通讯技术、北斗卫星定位、高精度地图等信息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在创新环境上,我们也在日益完善和优化,具有良好的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优势,以及高效的决策机制。还比如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有各种应用场景的丰富资源,有市场发展空间。

  工信息部在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行业发展方面做出的一些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明确提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务实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标准法规,推动成立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委会,编制智能网联标准体系的指南,起草上路验证规范,开展法律法规的研究,营造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软环境。

  三是推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无线电频率的规划,推动5G技术的研发,部署路面通信终端及网络建设的第三方检验测试平台,搭建了上海、重庆、北京等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示范区,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硬件环境。

  四是发挥各方作用,指导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鼓励汽车电子、电子通信、5G通信等研究机构,打造协同推进的产业沟通渠道和平台,支持企业进行整车和系统的研发,加速技术的应用。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 王水平:

“年底提前完成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智能驾驶的发展与应用,以智慧交通建设为载体,按照车路协同发展的技术路径,积极推进智能驾驶的发展,围绕着自动驾驶、主动安全、自动报警、车路协同、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等方面部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去年底,我们组织行业的专家编制出台了运营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将道路偏离的报警以及自动避免碰撞等新技术融入到了标准之中,目前符合标准的汽车产品已经生产出来。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始终把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作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汽车租赁等领域积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力度,出台激励政策,落实配套测试,加强安全监管。有力地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

  去年底交通运输行业共有新能源运输汽车27万余辆,其中公交车有16万多,占公交总数的27%,新能源出租汽车已经将近2万辆,新能源城市物流的配送车辆将近10万辆,预计今年底可提前完成国务言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数量要达到30万辆的总体目标。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基础车型加电子软件促成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前提必须是安全,如果脱离了安全去推进无人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就很难被用户接受。所以,我们现在一切的工作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开展电动化,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优步在与沃尔沃合作,而且是非常紧密的合作,优步要赚钱,一定要想办法搞无人驾驶,否则人工成本太高。

  车和软件怎么能够很好的配合起来?其中需要非常多的工作。明年优步和沃尔沃合作的1000辆车在美国将投放市场。

  奥托立夫(Autoliv)是美国汽车安全零部件的制造公司,要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无人驾驶的安全零部件,把零部件和全世界的汽车厂进行配套,但如果缺乏汽车厂的支持,就很难研发成功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的零部件,但是和沃尔沃成立合资公司,沃尔沃把一些技术授权,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无人驾驶技术向全球的汽车厂提供无人驾驶技术的服务。

  谷歌也在研究无人驾驶,云技术,以及软件,地图,但都是为了采集数据,可是真正的汽车是没有的。汽车从哪儿来?还得找汽车厂,所以沃尔沃也给他们提供基础车型。基础车型配合电子软件,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让用户能够接受无人驾驶。

  纯电动技术方面,吉利和沃尔沃还有其他的汽车公司在联合开发的一个开放式的、编码为“PMA”的纯电动模块架构,研究成功了以后,向全世界所有汽车厂开放,可以减轻大家的研发负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我相信这对于推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包括全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能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经济学家 Tony Seba:

“电动汽车的经济性更具优势”

  首先,清洁能源会怎么样颠覆我们的交通行业呢?我看到的一些关键的技术是,锂电池的成本在过去15年间降低了14%,而在电池技术上面的投资也是急速的增长,2010~2014年电池成本每年降低10%,现在是每年降低10%,这当然是受益于投资环境的变好,还有创新范围的扩大。今天在美国有超过500万家的公司能够通过电池技术来降低他们的电力账单,这是今天,不是未来,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颠覆的开始,对于电力行业的颠覆。

  其次,为什么无人驾驶采用的是电动车,而不是内燃机的燃料汽车呢?因为电动汽车其实使用成本非常低,所以在未来的5年当中无人的电动车肯定会打败传统的汽车,也是完全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