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国内

新变革 新产业 汽车海归精英将献力发展新思路

来源:互联网

  “1990年底,我怀揣着两百美元只身来到美国求学,就读俄亥俄大学国际发展研究硕士专业,开学时身上仅剩几个钢镚,最终导师借给我500美元,允许我分三个月归还给他,才让我渡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期。在美求学期间,我做过餐厅服务员、酒吧调酒师,那时在海外,中国人经常被歧视,顾客竟然用25美分的硬币给我当作小费,我微笑着对他们说:‘Sir,I think you need it more than I do.’”

  这是发生在上海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身上真实的故事。这也是这一代汽车海归中不少人都经历过的故事。彼时的他们,怀揣着梦想和一腔热血,前往大洋彼岸寻求一方新天地。但当“曾经的梦想一览无遗地展现在眼前”,却“突然发现雄鹰不能飞翔在辽阔的蓝天”,如何打破“天空中安装的玻璃天窗”?

  2002年底,身在美国伟世通公司的许敏回到安徽老家探亲,仅在第一次听到奇瑞汽车这个名后三个月,他就做出了一个令底特律汽车工程师界吃惊的决定:回国。卖房,舍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许敏手中拿着一张单程机票,毅然回到了中国,致力于为中国汽车产业添砖加瓦。

  海外华人与故乡的土地从来情丝依依,血脉相连,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被视为中国汽车海归人才回归祖国大潮的第一批学者,此后同期归国的还有赵福全、邬学斌、韩志玉和辛军等人。他们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和日本等外国车企的高管职位,选择加盟奇瑞、华晨和长城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距今已15年。

  这15年,既是中国汽车海归精英砥砺前行的15年,也是我国成为汽车大国的重要历史时期。从2002年乘用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已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汽车产销冠军,海归精英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中国汽车产业也成为了他们发挥自身才能和优势的闪亮舞台。

  11月25日,由《中国汽车报》社、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和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海归人才座谈会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式举行。这一群“不是最有钱,也不是最有权,但是最有情怀”的行业大佬们就汽车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变革和新挑战进行了深入而热切的讨论,并就新时代下的海归精英们如何继续发挥优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路径。群贤毕至,畅叙幽情。

  正如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何伟所言,人才强则自主强,自主强则汽车强,汽车产业强,则国家和经济强。今年,我国自主品牌整体向上、整体崛起,自主品牌汽车的从业者们,信心从未这么足过,这其中,海归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前自主品牌的排头兵,其共有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的海归人才加盟。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何伟

  与海归们同样心怀汽车梦的上海嘉定区委书记、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第一副理事长马春雷则略带激动和兴奋地分享了将嘉定区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产业中心的决心和愿望,前30年,汽车改变了嘉定,在今后30年,嘉定将为改变汽车行业而不懈奋斗。

上海嘉定区委书记、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第一副理事长马春雷

  “海归精英对汽车行业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提升能力、夯实基础和认识趋势上,我国汽车海归精英们不仅帮助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技术,更注入了方法论、系统能力和全球视野。”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朱明荣如是说。《产业变革下的汽车海归精英发展环境报告》指出,从被“神化”的1.0时代,走到成功回归至技术领军人的2.0时代,再到如今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角色多元化的3.0时代,汽车海归精英们不仅曾经为汽车产业作出巨大贡献,值得铭记,未来,他们在产业大变革时期发挥的作用更将大大增强,值得期待。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朱明荣

  在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看来,这一群汽车海归精英人才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仅更包容,也更开放,既熟悉中外汽车产业和技术,更深谙中外文化之道。“我们代表海归,我们代表着精英人才,我们能在中国汽车企业走上国际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发挥比过去十年更重要的作用。”赵福全肯定地说,“回国,是我们正确而英明的决定。”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摄影:刘宏龙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