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国内

嘀嗒拼车CEO宋中杰:从幸存者到榜眼的专注之战

来源:互联网

嘀嗒拼车创始人兼CEO 宋中杰

  11月29日,由《中国汽车报》社和罗兰贝格共同发起的“2017汽车-出行变革领袖”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嘀嗒拼车揽获两项大奖:2017“汽车-出行”变革先锋奖和2017“汽车-出行”最佳人气奖。

嘀嗒拼车获得2017“汽车-出行”变革先锋奖

嘀嗒拼车获得2017“汽车-出行”最佳人气奖

  一个成立不过四年的拼车平台如何在移动出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又在如何影响汽车出行领域?嘀嗒拼车创始人兼CEO宋中杰与《中国汽车报》记者分享了背后的成长故事。

  ▶谈情怀:只为出行变得愉悦有趣

  “目前嘀嗒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7000万,车主1200万,高峰时段的日拼车需求超过120万次。”宋中杰开门见山,如果依据第三方的相关统计数据,嘀嗒拼车已经位居全国第二大移动出行平台,仅次于滴滴,这个统计数据包括滴滴、神州等在内的专车出行平台,也包括嘀嗒这样的拼车平台。

  能取得目前的市场地位,宋中杰到现在依然认为最关键的是初心未改:“嘀嗒拼车这个名字就反映了我们的定位,通过嘀嗒拼车,找到顺路的朋友,分享自己车内的空座。只要开车上路,就不要出现只有一个车主开车而空座白白浪费的情况。”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以每辆车5个座位计算,平均只有1.2个座位得到使用,还有3.8个座位空置,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一种交通出行资源的浪费却被嘀嗒拼车认为是一个难得的一个创业机会。“嘀嗒拼车发挥的主要作用包括减少车主开车成本,提供一种较为舒适的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宋中杰说,嘀嗒拼车的使命是使得出行变得愉悦和有趣,而愿景是城市里、道路上的汽车没有空座,车厢里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的车主和拼车的乘客,大部分是住在一起的邻居或者附近的上班族,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很容易成为朋友。所以拼车出行和我们熟知的很多出行方式不太一样,不是一种B2C的商业服务行为,而是C2C的互助出行。”宋中杰认为,嘀嗒的出现给这些冷冰冰的大城市增添了一些温暖。

  ▶谈竞争:专注用户体验做到最好

  回想2014年,宋中杰仍有很多感叹,彼时趁着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共享经济风口进入拼车领域创业的公司有很多,第一家拼车软件是天天用车,嘀嗒是第二家,紧接着爱拼车、微微拼车、爱拼车……,厮杀到最后,只剩下嘀嗒拼车一家突围而出,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只能说,嘀嗒拼车对用户的需求把握得更准。嘀嗒拼车不按车型分类,所有车型拼车都是一个价;嘀嗒拼车不局限上下班拼车,既有规定线路,也有临时线路;嘀嗒拼车早期运营时专注培养真实车主的拼车习惯,而不是像其他平台为了提高接单率,雇佣一些车主去接单;在推广方面,嘀嗒也没有选择地推,而是专注在线上推广。”宋中杰总结道,“还有嘀嗒的创始团队,已经认识了近10年,曾经一起做过团购网站嘀嗒团,交过很多学费,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这避免了很多弯路,但是很多团队是第一次创业,很多弯路避免不了,要知道在创业早期,速度远比效率更重要。”

  在移动出行服务市场,滴滴出行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其推出的顺风车业务和嘀嗒拼车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曾经加速了拼车出行领域的淘汰速度,嘀嗒也曾受到冲击。对此,宋中杰看得比较坦然:“竞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滴滴仍然是移动出行领域的领头羊,大而全,多产品线,但嘀嗒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专注,专注于拼车领域,把用户体验做到最好。”

  ▶谈合作:投广告也能一起造造车

  对于任何一个移动出行平台而言,仅仅拥有海量的用户和高频使用次数只是基础,寻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才是其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嘀嗒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汽车企业和嘀嗒的合作可以有很多方面,比如广告投放做品牌宣传和新客获取;再比如客户关怀,汽车企业通过嘀嗒平台可以直接与自己的用户取得联系,福特就曾经给所有拼车的福特车主专属的补贴奖励。拼到福特车主的用户,也能获得福特送出的专属优惠,这些潜在消费者,在乘坐福特汽车的同时,对福特品牌有了更多的认知。”宋中杰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投放,这种营销方式更为聪明和精确。

  不过,在宋中杰看来,嘀嗒拼车拥有的大数据资源更值得汽车企业与之展开另外一种更为深入的合作。嘀嗒除了拥有海量的出行数据之外,还有超过400多种的车型数据,车主的大数据也很丰富,很容易画出用户画像。

  “在嘀嗒上,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用户、用户拥有什么样的车辆、有什么样的出行习惯,所以我们拥有最完整的出行数据链。”宋中杰认为,这样的大数据值得汽车企业和嘀嗒一起合作,研究下一代的汽车该如何设计研发。

  摄影:邬启斌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华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