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总裁马喆人:渗透终端市场 借力人工智能
11月29日,由《中国汽车报》社和罗兰贝格共同发起的“2017汽车-出行变革领袖”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G7获得2017“汽车-出行”变革先锋奖。
G7作为业界领先的智慧物联网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及周边亚洲国家,客户数量超过4万家,服务平台上连接车辆总数也已超过60万辆,客户类型覆盖快递、快运、城市配送、专业运输、合同物流等物流全领域。在此次采访中,G7公司总裁马喆人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G7目前已经实现AI+货运车队管理的闭环,为货运领域迈向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演进之路奠定技术基础,推动物联网行业向前发展。
渗透终端客户 关注群体社交
根据G7的官方数据,目前G7平台上关联的大货车已经有60万辆,统观整个物流行业,G7服务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0%。由于中小型车队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G7未来有望将这一数字再翻数倍。
在过去,货运领域是触网不发达的一个领域,而G7对货运领域中的货车及车厢,仓储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环节部署有大量的传感器,因此,除了速度数据,G7及其合作伙伴对发动机的油耗、冷机温度,仓储过程中的所有状态都能够获取实时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将变成整个车队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目前,G7的车队管理系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价值,经过统计,G7及其合作伙伴平均可以帮助每个车队将其运行成本降低22%,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社会意义上来讲,车队运行成本的降低代表着油耗的降低,从而实现对能源和环境的更大优化。
目前,G7已经开始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调度机器人和安全管理机器人服务,解决物流车队在运营效率和安全管理上的刚需。G7安全机器人基于最新图像处理技术,首次将长期困扰行业的司机打瞌睡、看手机等高危驾驶行为等进行准确的实时识别,并连接云端服务进行及时管理干预,将货运高危事件发生数量平均降低40%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重大。而G7调度机器人则通过比对车辆、车队和行业大数据,提供了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大幅减低人力成本。
此外,G7的车队管理系统也在帮助很多车队和仓库进行冷链和温度的监控。基于历史数据,系统可以预测到温度是否会出现异常或超标,如有异常将利用自动控制设备以及现有的一些设备进行调节。如有必要,G7还可以通知司机进行手工调节,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温度的一致性。
同时,G7利用大数据风险控制手段面向中小物流车队提供优质、便捷的融资服务,解决中小物流车队从业者资金周转燃眉之急,与微众银行创新合作产品微路贷,致力于帮助货运行业的中小车队建立属于他们的信用体系。物流数据生态链的建立让G7服务更多人变成可能。这些产品本身既是物联网与新技术的结合,也是G7在物流金融产品方面的一大创新。
专注自动驾驶 运用新型节能手段
在与马喆人的对话中,马喆人向记者透露,公司未来将向两个方向进行探索。
“自动驾驶在城际货运领域或将率先实现。”马喆人提出这样的蓝图。首先,城际大货车的场景非常聚焦,高速路段占整个城际货运道路里程的90%以上,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就更明确,实现起来将会非常高效。其次,自动驾驶领域的法律法规环境在城际货运领域更加友好。货车自动驾驶在高速路段的场景聚焦,法规需求相对乘用车会简单。从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角度,也更容易得到政策支持。已经有高速路方向G7表示过浓厚兴趣,希望在特定路段尝试实验高效货运自动驾驶,路方不仅仅愿意开放道路,同时愿意在期重点提供配转货场,这对物流和运输领域的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最后,货车的更新周期很快,只有三年或更短, 有利于物流行业更早、更快地尝试货车自动驾驶的新技术、新车型。
除了高安全性,货车的自动驾驶更能够通过精准控制和规划来显著节约能耗,具备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G7还关注了货运领域里的一种节能手段——编队出行。何为编队出行呢?这里所说的编队出行就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汽车先后排成一列,排在首位的汽车将承受所有的空气阻力,这样,无论从节能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都有所优化。G7现阶段已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果未来想要进一步实现对编队出行的应用,一定程度的车队智能控制以及一定程度上法规的跟进就必不可少,而这与货运领域的自动驾驶是相辅相成的。
马喆人表示,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社会,公司未来将与OEM以及政府合作,在编队出行和自动货运方面争取走在前面。
要学的还很多 走向国际化还为时尚早
目前,虽然已有国外企业与G7寻求合作,但G7尚未考虑走上国际化道路。因为G7认为,中国市场本身的体量很大,尚有一些发展潜力没有被发掘出来。第二,变革的成本问题。如果选择在中国市场深入发展,创新成本相对较低。
实际上,G7在海外已有少量的试水,但是更多的是将海外作为新智能技术的一个来源,借此帮助G7进一步在中国市场扩大规模。比如,G7在波士顿投资了一家智能道路算法公司,为G7做智能的路径规划。正因为货运行业是比较讲究多点运输和配送需求的行业,投资一家在多点规划有极强算法的公司很有必要。G7认为,虽然算法这一策略机制并不像外界看上去那么火热,但未来它必然会变成发展交通运输还有大物流体系一大工具。
虽然G7没有正式将物流管理平台拓展到国外市场,但马喆人认为,中国的垂直货运最终有可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因为在2000年,咨询公司和相关行业研究机构对于货运方式的学习及研究还需要借鉴国外的相关案例。但现在,我们不再是单纯学习国外案例,更多的是依托经济以及中国市场中的一些有利空白领域让一些企业走在前面。由于中国针对货运行业的约束很少,再加上最近民营资本非常活跃,更加愿意冒险与尝试;市场又给了很多的机会,行业和政府也给予了很多帮助,这都有助于中国货运行业向前发展。
编辑: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