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谱开放融合新篇 绘协同创新蓝图
2017年12月15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首届北京汽车产业创新大集上发表致辞。
致辞如下:
今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对中国汽车工业满足更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新要求,更对中国汽车工业引领创新经济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明确了新定位。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和产业风口之上,汽车产业与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让汽车这个拥有百年发展史的传统工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一是汽车迭代创新加速,产品属性正从交通工具转向智能移动空间。汽车从诞生到今天,其内涵就在不断改变,边界就在不断扩大,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汽车迭代创新的速度如此迅猛。例如,最近我们推出的全新D50,智能化配置已应用科大讯飞的全新车载互联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实现了同级别车的智能新高度。未来,在汽车取代手机,成为人类生活中技术集成度最高产品的场景中,汽车将不再是关注时间和空间的点对点的移动运载工具,而是注重过程的、全过程在线的生活服务工具。北汽也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值得期待的科技产品。
二是商业模式孕育变革,汽车行业正从关注产品转向聚焦服务。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有车辆出行将不断地被共享出行取代。人们“重使用、轻拥有”的思想观念转变,更会加速整个渗透过程。未来,汽车行业或将面临着与自行车行业类似的商业模式巨变。一方面,我们需要为自有车辆出行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凸显个人品味的高度定制车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为共享出行、租赁出行提供注重品质、节能、经济的共享车辆。正是预见这种大趋势,北汽于2014年率先在行业内中提出“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战略转型蓝图,并致力于以科技型和平台型企业的定位,成为人类未来交通出行的开拓者。
三是产业生态圈亟待建立,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格局面临重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些新赛道的不断开辟,为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点在汽车产业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目前,如BAT、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企业正在相继参与到汽车企业研发中来。但总体而言,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才刚刚起步: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展开战略合作,把汽车产业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本的汇聚交流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迫在眉睫。
北汽集团作为我国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投资的双一流排头兵,必须在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创新大集,推动产业和资本各方秉承创新驱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搭建创新与产业对接交流的平台,加速产业化落地,推动国内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北汽集团正是按照“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的大思路,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始终注重加强自我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出了北汽自主创新的新体系和新格局。尤其是,我们构建了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取得了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设立了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并且通过体制改革,引入产业链、市场链、创新链、资本链环节的投资者,为北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面向2025年,北汽新能源将力争实现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注定离不开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生态圈创新能力的全面激活。近年来,北汽积极实施“产业+金融”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北汽产投成立五周年以来,在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共享等领域全面布局,拓展了北汽在智能化、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纵深,推动了北汽生态圈的完善,实现了产业投资“根植于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通过今天的首届创新大集,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互联网领域、智能化领域众多企业与制造业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更能看到中国金融资本积极响应脱虚向实、与产业实现共赢发展的广阔前景。同时,我们北汽产投的北汽科创加速器和党建联席会也将同步启动,共同助力汽车产业圈的建立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总之,历史的机遇近在咫尺,时代的使命责任在肩。北汽集团将乘变革之机,顺潮流之势,积极引领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全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率先实现互联网、智能化与传统工业的高度融合,为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伟大跨越做出新的贡献!